做父母难,做合格父母更难。或许我们找不到“合格父母”的标准答案,但是人民日报曾经总结过一份不合格父母行为表格,为人父母可能没办法做到事无巨细,但是至少不要做这样的父母。
01、给孩子特殊待遇
弄错了主次,家里孩子成了老大,好的东西都是给孩子的,其余人只能排在后面,长此以往,孩子容易养成自私自利的行为。
02、孩子犯错,当面袒护
孩子犯错接受父母的批评,另一方不要掺和,更不可以主动给孩子找借口,以“Ta还小”“Ta知道错了”“Ta下次不会犯”的理由来袒护Ta,长此以往,犯错后他只想找“靠山”。
03、轻易满足不合理的要求
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,只觉得孩子高兴就可以了,长期下去,会让孩子沉迷于物质的享受之中。
04、跟孩子做交易
总喜欢用一些小利益跟孩子做“交易”,长此以往让孩子养成得寸进尺的性格。
05、对孩子央求
没有作为父母的威信,小时候求着孩子吃一口饭,喝一口汤,上学了求着孩子把自己的作业做完,初高中了,可能就是求着孩子不要调皮,越是央求,孩子越是忸怩作态。
06、遇到问题大惊小怪
遇到问题大惊小怪,孩子生病,立马惊慌失措,六神无主,也让孩子变得懦弱胆小。尤其在孩子生病时,提出任何要求,全部无理由满足,娇惯孩子。
07、包办替代,剥夺独立
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,大到孩子的思想,面对的困难和挑战,小到孩子的学习、生活、习惯的培养等等,让孩子越来越依赖父母。
08、害怕孩子哭闹
认为孩子哭闹就是不对的,甚至是给家长“丢面子”的行为,尤其是在公共场合,不管三七二十一,立马喝止,其实,孩子哭闹只是在表达诉求,父母需要及时耐心倾听并且温柔又坚定的和Ta一起解决问题。
12种不合格爸爸、妈妈:
不守信用的爸爸妈妈;
说爸爸/妈妈坏话的妈妈/爸爸;
爱攀比的爸爸、妈妈;
总说“我是为你好”的爸爸、妈妈;
不尊重孩子隐私的爸爸、妈妈;
脾气暴躁的爸爸、妈妈;
爱哭穷的爸爸、妈妈;
让孩子过于“谦虚”的爸爸、妈妈;
总是唠叨催促的爸爸、妈妈;
生活习惯很差的爸爸、妈妈;
总是玩手机的爸爸、妈妈;
过于严厉或过于宠溺的爸爸、妈妈。
家庭教育的十把刀:
第一把:关爱太多,导致孩子不知珍惜,
第二把:唠叨太多,导致孩子逆反对抗,
第三把:干预太多,导致孩子缺乏自信,
第四把:期望太多,导致孩子难以承受,
第五把:责备太多,导致孩子失去动力,
第六把:迁就太多,导致孩子不知约束,
第七把:在意太多,导致孩子要挟家长,
第八把:享受太多,导致孩子不知节俭,
第九把:满足太多,导致孩子缺乏快乐,
第十把:溺爱太多,导致孩子不能成长,
而有出息的孩子,普遍来自以下这七种家庭:
第一种:爱学习的家庭;
第二种:关系好的家庭;
第三种:讲规矩的家庭;
第四种:三观正的家庭;
第五种:重视教育的家庭;
第六种:积极乐观的家庭;
第七种:严慈并济的家庭;
父母与孩子只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,在这场修行里,父母一定不要过多的干预孩子的人生课题,因为父母的每一个小举动都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,而孩子的未来会成为什么样,最终能从我们的身上看到。
瑞思教育袁雪曾说过:“没有100分的父母和孩子,亲子之间不过是相互成就而已。”表面是家长在养育孩子,教养孩子,其实也是让我们成为更强大,更清醒,更乐观积极的家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