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间万物,自有其运行规律:有生于无,弱转为强。
真正厉害的人,懂得以退为进,悄然逆袭。
01
僵持不下时,以退为进才能“破冰”。
强硬的态度固然能让人望而生畏,但不懂得以“示弱”来找到突破口,往往事与愿违。
《淮南子》中记载了孔子的一个故事:
一次,孔子的马跑了,吃了农夫的庄稼,农夫就把马扣押了,孔子就派能言善辩的子贡去讨要。
子贡便讲了一堆大道理,还各种恳求,可农夫还是不肯把马交还。
孔子意识到子贡与农夫不是同一层次的人,话不投机半句多,于是改派自己的养马人去“讨要”。
果然,养马人并不张口就是把马要回去,而是盛赞对方的富有:“您的土地东边到了东海,西边到了西海,我们的马跑了,不吃您的庄稼还会去吃谁的庄稼呢?”
农夫一听此言,心花怒放,当即将马还给了他。
养马的人,哪里有子贡那样的才学呢?但他就是靠着“以退为进”,满足了农夫的虚荣心,瞬间就打破了“以退为进”的僵局。
这个故事告诉人们,很多时候,并不需要“硬碰硬”,学会退一步,把“光面人情”让给别人,把看不见摸不着的“光环”让给别人,其实就是给对方一个台阶,也为自己赢得了出路。
这种迂回的处事方法,适用于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,看似好处都让他人得了,但也顺利实现了自己的目的,何乐而不为呢?
02
势单力薄时,以退为进才能“借力打力”。
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真正厉害的人,懂得借用他人的力量,为我所用,并实现“逆风翻盘”。
《吕氏春秋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
田成子篡夺姜氏齐国之后,其兄田完子认识到田氏新政权的真正敌人不是在国外,而是国内的那些希图恢复老王朝的旧臣宿将,于是就借越国来犯的机会,率领他们大了一次打败仗,让齐国的大部分旧臣宿将死于战场,少数侥幸逃脱者也不敢回国。田完子就这样借刀杀人,帮助田成子铲除了潜在的政敌。
这个故事告诉人们,身处险境且势单力薄时,与其正面与“对手”来个你死我活的拼杀,不如学会借用第三方力量,来实现制衡和获胜。
比如,在职场中受到同事的排挤,小领导的打压,当众撕破脸,只会愈发让自己处于“孤立无援”的境地。不如暂且忍气吞声,努力和他们的“死对头”们搞好关系。
当你成功地混入了他们的“死对头”的圈子,就能凭借“团队”的力量,对那些故意为难自己的人,产生“震慑”,让他们觉得“惹不起”,再想要故意找茬,也就无从下手了。
03
懂得“以退为进”,才能“步步为赢”。
每个人都渴盼自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,却常常因为“冒进”而被挫败,要么是锐气被磨平,要么是所有努力付诸东流。
其实,真正厉害的人,深谙“以退为进”的智慧,每一次成长与进步,无不是“往后退”的理想结果。
唐代末年布袋和尚有一首偈语:“手捏青苗种福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。六根清净方成稻,退步原来是向前。”
第一句用插秧比喻修道求福,第二句提醒人们“退一步海阔天空”,第三句指出做到六根清净才能成功,最后一句借插秧“退而进”的姿势,形象地揭示出普遍存在的“以退为进”的社会现象。
人越是年纪大,越是对此感同身受。
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很多商家在刚开张的时候,推出诸多优惠活动,靠着“大让利”吸引“准客户”前来体验,看似做着“亏本”的卖买,实则是一种“诱捕”式营销。
同样的,在人际交往中,有的人总愿意把自己“低”到尘埃里,言语上唯唯诺诺,行动上,任劳任怨;一副“受气包”模样。
但他们的厉害之处在于,用近乎卑微的方式赢得一个谋生存、谋发展的机会,从此便开启了一路逆袭的华丽人生。
所以,清朝有位名叫钱泳的人,在《履园丛话》中写下这样的感悟:“吃亏二字,能终身行之,可以受用不尽。大凡人要占些小便宜,必至吃大亏;能吃些小亏,必有大便宜也。”
04
结束语:
在人生最不济的时候,不如以退为进。
退一步,海阔天空;退一步,淡定从容。
在后退的路途中,审时度势,蓄积力量,找准时机,终究能够一飞冲天、一鸣惊人。
作者:如风轻似云淡。
您的幸福,我的祝福。